路网管理迎来智慧时代
发布人:dongxm 发布时间:2015/7/27 9:03:30  浏览次数:247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中国交通新闻网   6月30日,河南、湖北、广东、贵州四省成功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至此,我国已有18个省市ETC联网开通,全国ETC联网纵贯南北、互通东西的格局初步形成。ETC全国联网工作的重大突破,只是我国路网运行管理工作收获的硕果之一。近年来,我国的路网运行监测、应急抢通保通、出行服务信息发布、部省两级路网运行管理机构建设等工作成效显著,路网运行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公路已从单一路段、跨区通道的“线状运行”模式,全面进入到“网络化运行”和“信息化服务”的路网时代。

  路网运行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路网运行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各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委)和所属路网运行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我国路网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管理平台、应急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调整,交流应对难题的心得。

  科学监测 有效保障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已近450万公里,连接城乡、干支协调的全国公路交通网络承担了全社会86%的客运量和76%的货运量。因此,加强路网运行管理工作,确保公路网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在公路沿线监测设施的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高速公路及普通干线公路沿线设置交通流量监测设施、视频监测设施、气象环境监测设施等,并为跨海、跨江(河)特大桥和超长隧道配备安全健康监测系统。目前,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可调看全国各省(区、市)重要路段、重点桥隧和收费站的视频图像,使我国路网管理基本实现“可视化”。在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危急时刻,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也更加及时、有效。

  但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路网运行监测体系的深化拓展、各级路网平台的共享共用、应急预案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仍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主任李作敏表示,中心正积极构建部级养护管理平台,开展“国家公路网综合养护管理系统”建设;在突发事件报送方面,通过“全国路网运行信息报送平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50万公里干线公路网的阻断信息实时报送系统。

  省级路网平台建设亦有新突破,全国约有20个省份正在加快推进省级路网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交通流量、视频监测等方面自动化设施联网,同时整合公路突发事件、路政养护事件等路网信息,搭建省域路网运行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以青海为例,该省重点解决了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和旅游通道公路的动态可测、可视、可诱导,形成海东快速路网全覆盖、其他区域关键节点涵盖、移动监测作为补充的一体化监测网络。

  对下一步的工作,各参会代表在小组讨论时也提出了建议。有的代表建议,建立国家路网年度维护协调和国家路网养护作业信息发布办法,以提高路网总体的服务能力;有的建议尽快出台公路部门各地、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优化应急方案,使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处置。

  据了解,部路网中心将联系全国路网管理实际,加强与各省路网运行管理机构的对接,推进干线公路网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路网运行管理平台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力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提升监测手段,并实现信息资源深度共享整合,保障路网安全平稳运行。

  智慧路网 精确服务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规模不断扩大,路网交通流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随着车流量的急剧增加和社会公众出行频次的增多,路网运行管理和路网运行监测工作面临新要求。

  近几年,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出行信息服务工作,不断丰富信息发布方式、完善服务系统功能。无论是传统的可变情报板、客服电话,还是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发布方式,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均有涉及,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开通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微博,全国已开通省级公路交通客服电话号码80余个。其中,北京、广东、甘肃等省市实现了出行信息发布内容和发布渠道全覆盖。此外,江苏、福建等地积极探索利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手机信令数据拓展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手段,丰富出行信息服务数据资源。

  这些举措,都为今后更大范围开展跨区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然而,路网运行监测不是简单地将监测点的数据、图像传递回来,简单地广而告知,更重要的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专业性,实现路网调度和应急处置的需求。在小组讨论中,部分代表表示,建议部路网中心尽快出台与超限超载治理、重大节假日期间出行等相关的数据分析办法,并制定调查数据标准、决策分析依据,及时调整政策指导意见。有的代表建议,强化路网监测信息与公众出行新业态的开放融合,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确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

  李作敏表示,我国的路网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难题,确实迫切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全面建设“智慧路网”。即通过信息化监测、大数据融合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逐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监测体系、智能化的路网感知体系、可靠的通信资源保障体系、实时的预报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完备的出行服务体系,实现路网管理决策科学化、路网调度智能化、出行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

  建设“智慧路网”,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部省两级路网管理部门为之努力的方向。

  提纲挈领 统筹规划

  近年来,我国部省两级路网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北京、安徽、陕西、重庆等12省(区、市)正式建立了省级路网中心机构。同时,初步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等重点领域协调联动机制。此外,路网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也在逐步确立。

  一系列努力,成为全国路网运行监测能力、应急处置水平、综合服务水平等日益提升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路网运行顶层设计仍不完善,尚未出台全国层面的顶层设计文件,路网运行管理工作职能、业务职责与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全国仍有近三分之二的省份尚未成立省级路网中心。

  在此次座谈会上,“加强路网运行管理顶层设计”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不少代表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强化路网监测和应急处置过程体系与交通运输行业其他运行体系的融合,真正实现发展智能交通的目标。

  据了解,根据相关要求,部级公路管理部门将结合“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相关子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国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纲要》、《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强对省级路网运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支持,努力形成路网运行监测、应急处置、出行服务和监督考核四维一体的管理体系。各地也将进一步做好本区域内路网运行管理的顶层设计,梳理路网运行管理工作的职责定位,明确工作重点,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对路网运行管理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